mín

恤民


拼音xù mín
注音ㄒㄨˋ ㄇ一ㄣˊ

恤民

词语解释

恤民[ xù mín ]

⒈  谓忧虑人民的疾苦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忧虑人民的疾苦。

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古之治民者,劝赏而畏刑,恤民不倦。”
《后汉书·陈蕃传》:“今失其劝种之时,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,非圣贤恤民之意也。”
宋 司马光 《言赈赡流民札子》:“如此处置,欲以为恤民之名,掩人耳目则可矣。”
清 朱仕琇 《太学生陈君墓志铭》:“彼皆柄国政,戴於民上,其恤民宜也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恤民"的意思解释、恤民是什么意思由奇书国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
词语组词

造句


1.他老人家虽已近古稀之年,却依然殚精竭虑地奔走在工作第一线,依然抟心揖志地体恤民众疾苦,无论是岁暮天寒,雪窖冰天,还是洪水横流,雨淋日炙。

2.当时,金兵南侵,生灵涂炭,南宋政府又不恤民情,诛求无厌,人民走投无路,纷纷举行起义。

3.惟有德义者,方能恤民。能恤民者,方能用兵。

4.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,而恤民之本,在于人君正心术以立纲纪。

5.彼研讨也,则有忧国恤民,回报社会,满腔热忱,感极而迸发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