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词典诚惶诚恐诚惶诚恐的意思
chénghuángchéngkǒng

诚惶诚恐


拼音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
注音ㄔㄥˊ ㄏㄨㄤˊ ㄔㄥˊ ㄎㄨㄥˇ

成语解释 诚惶诚恐

繁体誠惶誠恐


诚惶诚恐

词语解释

诚惶诚恐[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]

⒈  原是封建社会中臣子向皇帝上奏章时所用的套语,现在常用来形容小心谨慎,惶恐不安的样子。

with reverence and awe; in fear and trepidatioh;

引证解释

⒈  封建时代奏章中的套话。表示惶恐不安。

《后汉书·杜诗传》:“诗 自以无劳,不安久居大郡,求欲降避功臣,乃上疏曰:‘……牧养不称,奉职无効,久窃禄位,令功臣怀愠,诚惶诚恐。’”
宋 王安石 《辞同修起居注状》之六:“臣诚惶诚恐,震怖不知所出。”
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丹陛陈情》:“干凟天威,臣谨诚惶诚恐,稽首顿首。”
亦省作“诚惶”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》:“谨奉表以闻,臣 云 诚惶以下。”

⒉  今泛用以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。

毛泽东 《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国民党很怕批评,每次开参政会就诚惶诚恐。”
林淡秋 《马逢伯》:“当他轻飘飘地跟着专差冲出小客栈的大门,诚惶诚恐地踏进省政府的大门时,他发觉自己手里还捏着一双筷子。”
古华 《芙蓉镇》第三章六:“是祸,是福?她诚惶诚恐。”

国语辞典

诚惶诚恐[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]

⒈  本为臣子对君上申述时的敬词。唐·韩愈〈潮州刺史谢上表〉:「臣某诚惶诚恐,顿首顿首。」后用以形容内心非常惶恐不安。也作「诚惶诚惧@@@诚恐诚惶」。

《大宋宣和遗事·元集》:「臣吕诲诚惶诚恐,百拜奏于皇帝陛下。」

如:「他那天为啥诚惶诚恐的频频谢罪?平时趾高气扬的神气都消声匿迹了。」

坐卧不安

心安理得

分字解释


※ "诚惶诚恐"的意思解释、诚惶诚恐是什么意思由奇书国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这位所长大人卑躬屈膝、诚惶诚恐的模样十分滑稽可笑,倒是林翰居然就正八经的坦然面对居之不疑,一点没有尴尬不自然的表现。

2.他对她极尽百依百顺之能事;诚惶诚恐地站起来为她开门,关门.

3.干活儿者,殚思竭虑、挥汗如雨、诚惶诚恐,仍难免出错,往往充当着老板出气筒的角色。

4.避免不得体的言行,这倒不是因为怕别人的苛评,而是因为你自己就有诚惶诚恐的谨慎心理.

5.王书贵几个老臣,诚惶诚恐,费尽心机,绞尽脑汁,筷子里挑旗杆,矮子里拔将军,猪八戒撒尿,最终淋到傻帽儿头上。

6.随后发言的于丹谦虚表示,与毕生研究清史、学有专攻的阎崇年共同出席新书发表会,作为“晚生后学”的她“诚惶诚恐、备感惭愧”。

7., 对一个很会自责且常给自己压力的人而言,当他认为自己犯了个大错之后,即便是再小的事,任何来自于他人轻微的埋怨和批评,都会让他诚惶诚恐,因为他会解读为这是对他的不满,同时联想并加重自己所犯大错的内疚感。

8.这纨绔青年倒是很会见风转舵,见唐青脸色不怀好意,马上诚惶诚恐地求饶,一点也没有骨气。

9.如果你曾经暗恋过一个人,哪怕这个人是和你吵过架的小表哥,你也会真切地明白,这样的眷恋是多么的诚惶诚恐和患得患失。

10.这位老人小心谨慎了一生,如有风吹草动,就马上诚惶诚恐地替别人替自己担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