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ūntái

春台


拼音chūn tái
注音ㄔㄨㄣ ㄊㄞˊ

繁体春臺

春台

词语解释

春台[ chūn tái ]

⒈  春日登眺览胜之处。

⒉  饭桌。

⒊  礼部的别称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春日登眺览胜之处。

《老子》:“荒兮其未央,众人熙熙,如享太牢,如登春臺。”
唐 贾岛 《送刘式洛中觐省》诗:“晴峯三十六,侍立上春臺。”
郭沫若 《水调歌头·喜雪》词:“驱旱魃,除虫害,登春臺。”

⒉  饭桌。

《水浒传》第六回:“只见灶边破漆春臺,只有些灰尘在面上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:“管家捧上酒饭,鸡、鱼、鸭、肉,堆满春臺。”

⒊  礼部的别称。

国语辞典

春台[ chūn tái ]

⒈  古时春天眺望览胜之处。

《老子·第二〇章》:「众人熙熙,如享太牢,如登春台。」
唐·贾岛〈送刘式洛中觐省〉诗:「晴峰三十六,侍立上春台。」

⒉  饭桌。

《水浒传·第四回》:「春台上放下三个盏子,三双箸。」
《儒林外史·第二回》:「彼此说著闲话,掌上灯烛,管家捧上酒饭,鸡、鱼、鸭、肉,堆满春台。」

⒊  礼部的别名。参见「礼部」条。

分字解释


※ "春台"的意思解释、春台是什么意思由奇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
词语组词

造句


1.在标识背面,则写有“春熙”来源的典故———“众人熙熙,如登春台”字样。

2.四大徽班之春台班和三庆班在此安营扎寨;“人不辞路,虎不辞山,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”,老艺人几乎都安家在这一带的胡同。

3.春熙路始建于1924年,路名取自老子《道德经》中“众人熙熙,如登春台”一语,后来它成为成都市著名的商业品牌和城市名片,但一直没有自己的标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