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én

俗人


拼音sú rén
注音ㄙㄨˊ ㄖㄣˊ
词性名词

俗人

词语解释

俗人[ sú rén ]

⒈  佛教指没有出家的世俗之人。

僧人生活比起俗人来,还是属于苦行一类。

layman;

⒉  平庸的人;庸俗的人。

(衡)常从容淡静,不好交接俗人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然此可为智者道,难为俗人言也。——汉·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
mediocre person;

引证解释

⒈  庸俗的人;鄙俗的人。

《荀子·儒效》:“不学问,无正义,以富利为隆,是俗人者也。”
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﹝ 衡 ﹞常从容淡静,不好交接俗人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三二回:“宝玉 道:‘罢!罢!我也不过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罢了,并不愿和这些人来往。’”
鲁迅 《南腔北调集·论翻印木刻》:“中国 的雅俗之分就在此:雅人往往说不出他以为好的画的内容来,俗人却非问内容不可。”

⒉  一般人;百姓、民众。

《老子》:“俗人昭昭,我独昏昏;俗人察察,我独闷闷。”
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瓠子河》:“时水 又西逕 东高苑 城中而西注也,俗人遏令侧城南注。”

⒊  佛教、道教指未出家的世俗之人,与出家人相对。

晋 法显 《佛国记》:“诸国俗人及沙门尽行 天竺 法,但有精麤。”
宋 洪迈 《夷坚甲志·僧为人女》:“汝为方外人,而受俗人养视,如此惓惓,有欲报之意,以我法观之,他生必为 董氏 子矣。”
鲁迅 《华盖集·题记》:“在和尚是好运……但俗人可不行,华盖在上,就要给罩住了,只好碰钉子。”
范文澜 《唐代佛教·引言》:“虽然 释迦 不赞成象某些‘外道’那种苦行,但僧人生活比起俗人来,还是属于苦行一类。”

国语辞典

俗人[ sú rén ]

⒈  凡庸的人。

《儒林外史·第三六回》:「这正是他风流文雅处,俗人怎么得知?」
《红楼梦·第四五回》:「我又不作诗作文,只不过作个俗人罢了!」

⒉  未出家的人。相对于僧人而言。

《文明小史·第三五回》:「况且清净地方,如何容得俗人前来蹧蹋?」

英语common people, laity (i.e. not priests)​

法语gens communs, laïcs

分字解释


※ "俗人"的意思解释、俗人是什么意思由奇书国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其实我本俗人,名不见经传,言不上大雅,码点文字聊以自娱耳,断不敢与大神争先,一直以来都是战战兢兢低调对人。

2.我是凡夫俗子,只能按俗人的方式支配自己的行为。

3.不做俗人,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?家破人亡,平了头每日荷锄,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,识到了,即是幸,即是福。衣食是本,自有人类,就是每日在忙这个。可囿在其中,终于还不太像人。

4.金钱没有高贵,低贱之分。金钱在高尚人的手中,就会变得高尚;金钱在庸俗人手中,就会变得低级庸俗。

5.年长些的愤世嫉俗人士可能会发泄这个话题非常熟悉。

6.圣人就是俗人的典范,样板,可学。英雄是不可学的,是世俗的心中“魔”。

7.思辩的推理哲学家们付出了那么多痛苦,却常常由俗人自然而然不假思索地形成。

8.优优兮、洋洋兮,我们的大文化可谓风靡一世!它把生活化得有底蕴、有兴味,有色彩,也把世俗人情化得扑朔迷离,若有所失。

9.描绘冰清玉洁、自在逍遥的神女形象,充分表现了当时辞赋创作疏离屈骚传统、超越世俗人生的倾向。

10.痛苦也有它的庄严,能够使俗人脱胎换骨。要做到这一步,只要做人真实就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