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ào

理道


拼音lǐ dào
注音ㄌ一ˇ ㄉㄠˋ

理道

词语解释

理道[ lǐ dào ]

⒈  道理;理法。

⒉  理政之道。

⒊  指文章的义理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道理;理法。

汉 徐干 《中论·修本》:“人心莫不有理道,至乎用之则异矣,或用乎己,或用乎人。”
宋 李心传 《建炎以来繫年要录·建炎三年四月》:“今陛下还宫已数日,将士直突呼叫,入至殿门,诚为不知理道。”
严复 《论世变之亟》:“中国 理道与西法最相似者,曰恕,曰絜矩。”

⒉  理政之道。

唐 韩偓 《朝退书怀》诗:“孜孜莫患劳心力,富国安民理道长。”
《旧五代史·世袭传二·钱鏐》:“﹝ 钱鏐 ﹞迨於晚岁,方爱人下士,留心理道,数十年间,时甚归美。”
宋 王谠 《唐语林·夙慧》:“开元 初,上留心理道,革去弊讹。”

⒊  指文章的义理。

唐 白居易 《与元九书》:“每读书史,多求理道;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。”
宋 赵彦卫 《云麓漫钞》卷十:“文士轻薄不顾理道,有甚害义者。”
明 李东阳 《送毕验封充淮府册封副使》诗序:“文学足以考据理道,才略足以酬应事变。”
清 梅曾亮 《<太乙舟山房文集>序》:“﹝ 陈公 ﹞为古文学,得於 桐城 姚姬传 先生;扶植理道,宽朴博雅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理道"的意思解释、理道是什么意思由奇书国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但迫于伦理道德的束缚,使得她处理与申纯的恋情时瞻前顾后,不断地试探,外化的表现与内心的情感真实常常截然相反,以致她的心思有时连申纯也琢磨不透。

2.读经要就情事参理道,读史要就理道定是非。

3.毕竟种种因素制约着自己,孩子是首当其冲的第一要素,其二就是对自己更弦易辙之后是否能再有幸福,其三就是来自伦理道德的压力。

4.不同文化层次、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,几乎都津津有味地把它看作小品、滑稽剧、伦理道德片、趣味动画片、世象纪录片。

5., 朕听政之暇,常览史籍,事关理道,实所留心,中有阙疑,时须质问。

6.我们看到,因果报应思想、封建的忠孝节义、三从四德、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念,溶化在戏曲形象中,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影响。

7.我们看到,因果报应思想、封建的忠孝节义、三从四德、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点,熔解在戏曲形象中,耳濡目染地对人们产生影响。

8.朕听政之暇,常览史籍,事关理道,实所留心,中有阙疑,时须质问。

9.中国几千年来没有灭亡,是因為有伦理道德来维繫社会秩序。父慈、子孝、兄友、弟恭,具什麼身分就尽什麼义务,一辈子都能够遵守不违背,这是社会安定的基础。

10.而换偶者及其辩解者声称,贞*观最初只是为了解决生殖卫生问题,婚姻模式最初只是为了繁衍后代,伦理道德不过是其精神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