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ì

地势


拼音dì shì
注音ㄉ一ˋ ㄕˋ

繁体地勢
词性名词


地势

词语解释

地势[ dì shì ]

⒈  地面高低起伏的形势。

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。——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
topography; relief; terrian;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地埶”。

⒉  埶,“势”的古字。土地山川的形势。

《周礼·考工记·匠人》:“凡天下之地势,两山之间,必有川焉。”
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秦,形胜之国,带 河 山 之险,县隔千里……地埶便利,其以下兵於诸侯,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。”
汉 张衡 《南都赋》:“尔其地势,则 武闕 关其西, 桐栢 揭其东。”
宋 梅尧臣 《五月十三日大水》诗:“我家地势高,四顾如湖淲。”
碧野 《没有花的春天》第二章:“两天后由一个行地理的风水先生用罗盘在后山顶上勘定了地势。”

⒊  埶,“势”的古字。地位;权势。

《尹文子·大道上》:“吾亦不敢据以为天理,以为地势之自然者尔。”
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尹勋》:“宗族多居贵位者,而 勋 独持清操,不以地埶尚人。”
《隋书·艺术传·庾质》:“玄感 地势虽隆,德望非素,因百姓之劳苦,冀侥倖而成功。”
宋 苏轼 《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》:“盖缘臣赋性刚拙,而宠禄过分,地势侵迫,故致纷紜,亦理之当然也。”

⒋  埶,“势”的古字。指地方上的情形。

《西游记》第六七回:“你这贵处,地势清平,又许多人家居住,更不是偏僻之方,有甚么妖精,敢上你这高门大户?”

国语辞典

地势[ dì shì ]

⒈  地面高低起伏的形势。

《汉书·卷一·高帝纪下》:「地势便利,甚以下兵于诸侯,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。」
《文选·虞羲·咏霍将军北伐诗》:「长城地势崄,万里与云平。」

形势

⒉  地位权势。

《后汉书·卷六七·党锢传·尹勋传》:「宗族多居贵位者,而勋独持清操,不以地埶尚人。」
《文选·左思·咏史诗八首之二》:「世胄蹑高位,英俊沉下僚;地势使之然,由来非一朝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地势"的意思解释、地势是什么意思由奇书国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这里地势开阔,幢幢大楼拔地而起,建筑群比比皆是。人民礼堂描龙画凤,富丽堂皇;百货大楼线条明快,朴实大方;市体育馆金碧辉煌,庄严典雅;校场口布置精巧,别有情趣。

2.我心目中的黄河,是一位翩翩起舞的少女,用那婀娜多姿的舞姿,跳出了黄河的温柔。黄河在地势平坦的地方平静地流淌着,灌溉着两岸的农田,用善良的心造福于人民。

3.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

4.这是一处地势颇高,依山靠水的破旧茅房,推开房门,里面设备简陋,一张石床,一张木桌,还有就是一个,用来储放物品的木柜,不过那柜子里空荡荡的,穷相苦样可见一斑。

5.东有鸿沟通淮泗,北依邙山濒临黄河,南面遥望京索,西过虎牢关接近洛阳,地势险要,为南北之绾毂、东西之孔道。

6.枕山襟海,峭壁洪涛,地势险要,壁垒森严,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,素有京师屏翰、辽左咽喉之称。

7.四周环山,山谷里地势平坦,绿草如茵,五颜六色的小花遍地都是。

8.工匠们巧借地势,依山傍岩,使个体精致小巧的建筑形成了起伏变化大、错落有致、颇具气势的建筑群。

9.一旦集装箱被安置到塞罗托科山上一个地势均夷的位置,队伍就开始依靠这台设备和电力供应着手解决所有疑难问题。

10.地势平坦而辽阔,在远方有微微起伏,整个大地都被绿油油的草覆盖着,像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,在蓝天的映衬下,显得格外清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