狼子野心的成语故事


狼子野心

拼音láng zǐ yě xīn

基本解释狼子:狼崽子;幼小的狼;野心:野兽凶残的本性。狼崽子虽小却有野兽的凶残本性。比喻坏人凶残的秉性或疯狂的欲望。

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四年》:“子文曰:‘必杀之。是子也,熊虎之状,而豺狼之声,弗杀,必灭若敖氏矣。’谚曰:狼子野心。是乃狼也,其可畜乎?”


狼子野心的典故

春秋时,门子文和门了良两兄弟在楚国做官,子文是令尹,子良则是司马。子文有一个儿子名叫子扬;子良也有一个儿子叫子越。子越出生的时候,子文对子良说:“这孩子壮得跟山林里的老虎和熊一样,哭起来却像豺狼在哀嚎,现在他的年龄虽然还很小,可是狼的孩子虽然很小,但是凶猛的性格以及野心仍然很大,将来长大恐怕不会是个温和的人。我看子越是匹狼,必须狠下心杀死,否则我担心我们家族的人会因为他而有伤亡。”但是哪有父母忍心杀害自己的小孩?,因此子良说什么都不肯杀死自己的孩子。子文见子良不听自己的劝告,便对家里的人说:“将来子越如果当了大官,你们一定要尽早离开楚国,不然会有灾难。”

子文死后,他的儿子子扬继承作了令尹,子越也作了司马。子扬没有听父亲的告诫,继续待在楚国作官。而子越一当上大官,就暴露出政治野心,他忌恨子扬的官位比自己大,于是暗中派苏贾杀了子扬,自己当上令尹,不久又将苏贾杀死。后来,子越的野心越来越大,甚至想叛变当国君,于是就领兵造反,结果不但没有成功,反而被楚王派来的大批军队打败,他的家族也因此受到牵连。这个时候,家族的人才知道子越果然是“狼子野心”,十分后悔当初没有听子文的劝告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狼子野心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因小失大 汉 刘昼《新论》:“灭国亡身为天下笑,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。”
早出晚归 《战国策·齐策六》:“女朝出而晚来,则吾倚门而望。”
结党营私 宋 朱熹《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》:“宰相植党营私,孤负任使。”
打肿脸充胖子 李英儒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第十章:“打肿脸充胖子,你还知道羞耻不?”
喟然长叹 《论语·子罕》:“颜渊喟然叹曰:‘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。’”
云天雾地 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三:“田里功夫,他比你爸爸还强一色。就是有点面胡,吃了酒,尤其是有点云天雾地。”
不翼而飞 战国 齐 管仲《管子 戒篇》:“无翼而飞者,声也;无根而固者,情也。”
千丝万缕 宋 辛弃疾《蝶恋花》:“会少离多看两鬓。万缕千丝,何况新来病。”
光前启后 明·王九思《绣停针·寿康对山太史》套曲:“名已就,子亦有。凤毛麟角,光前启后。”
常年累月 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一章:“福建内地常年累月闹着兵祸、官灾、绑票、械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