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词典乌纱帽乌纱帽的意思
shāmào

乌纱帽


拼音wū shā mào
注音ㄨ ㄕㄚ ㄇㄠˋ

成语解释 乌纱帽

繁体烏紗帽
词性名词

乌纱帽

词语解释

乌纱帽[ wū shā mào ]

⒈  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,比喻官位。

丢乌纱帽。

black gauze cap; official position;

引证解释

⒈  帽名。 东晋 成帝 时宫官著乌纱帢。 南朝 宋 始有乌纱帽,直至 隋 代均为官服。 唐 初曾贵贱均用,以后各代仍多为官服。参阅 唐 刘肃 《大唐新语·厘革》。

《宋书·五行志一》:“明帝 初,司徒 建安 王休仁 ……制乌纱帽,反抽帽裙,民间谓之‘司徒状’,京邑翕然相尚。”
五代 马缟 《中华古今注·乌纱帽》:“武德 九年十一月, 太宗 詔曰:‘自今已后,天子服乌纱帽,百官士庶皆同服之。’”
宋 陆游 《探梅》诗:“但判插破乌纱帽,莫记吹落黄金船。”
《西游记》第八回附录:“小姐一见 光蕊 人材出众,知是新科状元,心内十分欢喜,就将綉毬抛下,恰打着 光蕊 的乌纱帽。”

⒉  指官位;领导地位。

明 冯惟敏 《清江引·八不用》曲:“乌纱帽,满京城日日抢,全不在贤愚上……谁是谁非不用讲。”
浩然 《艳阳天》第一一四章:“﹝ 马之悦 ﹞唯恐掉了乌纱帽,他肯自己把自己往大狱里头推?没那事儿!”
毕方 锺涛 《千重浪》第十二章:“洪长岭 点头道:‘来,当然来!摘了我的乌纱帽,还能摘走我干革命的这颗心?!’”

国语辞典

乌纱帽[ wū shā mào ]

⒈  以乌纱制成的帽子。原为便帽,明代始定为官帽,亦指官职。

《明史·卷六七·舆服志三》:「文武官常服,洪武三年定,凡常朝视事,以乌纱帽、团领衫、束带为公服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乌纱帽"的意思解释、乌纱帽是什么意思由奇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, 这位*理冒着丢乌纱帽的风险发表了一份非同寻常的声明。

2.只不过,这些冠冕堂皇的制度并不妨碍他尽情地批发乌纱帽,也无法阻止卖官买官的贪墨之风席卷整个绥化官场。

3.那种为保“乌纱帽”,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,平平庸庸,碌碌无为的“官混子”、“官痞子”,必将遭到人民群众的鄙视和耻笑。

4.新年钟声将敲响,幸福大门为你敞;福神为你来长岁,禄神送你乌纱帽,寿仙予你健康长寿运,喜神给你送好运,喜事连连好运无边风风光光红红火火过大年!

5.一百零二、他向往的那顶乌纱帽已经成了泡影,他恨,恨这个捉弄他的心毒手辣的女妖精、女流氓。

6.6名“不称职”官员丢乌纱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