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ānhuáng

三皇


拼音sān huáng
注音ㄙㄢ ㄏㄨㄤˊ

三皇

词语解释

三皇[ sān huáng ]

⒈  中国传说中的古代三个帝王。通常指燧人伏羲、神农或者天皇、地皇、人皇。

the Three Emperors—Sui Ren,Fu Hsi, and Shen Nung; or Tian Huang, Ti Huang and Ren Huang;

引证解释

⒈  传说中上古三帝王。所指说法不一。(1) 伏羲、神农、黄帝。

《周礼·春官·外史》:“﹝外史﹞掌 三皇 五帝 之书。”
郑玄 注:“楚灵王 所谓《三坟》、《五典》。”
孔颖达 疏:“《三坟》, 三皇 时书。”
按, 孔安国 《书序》云:“伏牺、神农、黄帝 之书谓之《三坟》。”
《庄子·天运》:“余语汝 三皇 五帝 之治天下。”
成玄英 疏:“三皇 者, 伏羲、神农、黄帝 也。”
(2) 伏羲、神农、女娲。《吕氏春秋·用众》:“此 三皇 五帝 之所以大立功名也。”
高诱 注:“三皇,伏羲、神农、女媧 也。”
(3) 伏羲、神农、燧人。汉 班固 《白虎通·号》:“三皇 者,何谓也?谓 伏羲、神农、燧人 也。”
(4) 伏羲、神农、祝融。汉 班固 《白虎通·号》:“《礼》曰:伏羲、神农、祝融,三皇 也。”
(5) 天皇、地皇、泰皇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古有 天皇 、有 地皇 、有 泰皇。泰皇 最贵。”
(6) 天皇、地皇、人皇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十一引《春秋纬》:“天皇、地皇、人皇,兄弟九人,分九州,长天下也。”

国语辞典

三皇[ sān huáng ]

⒈  传说中上古的三个帝王。说法不一,或指天皇、地皇与泰皇;或指伏羲、神农与女娲;或指伏羲、神农与黄帝……。

英语Three Sovereigns, between Gods and Emperors in third millennium BC, usually listed as Suiren 燧人[Sui4 ren2], Fuxi 伏羲[Fu2 Xi1], trapping and writing, Shennong or Farmer God 神農|神农[Shen2 nong2]

法语Les trois Augustes et les cinq Empereurs

分字解释


※ "三皇"的意思解释、三皇是什么意思由奇书国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
词语组词

造句


1.上古世纪,感盘古开天辟地,三皇治世,五帝定伦,大千世界时间,遂分为四大部洲,曰:东胜神州,曰西牛贺州,曰南部瞻洲,曰北俱芦洲。

2.纪凌萱庄肃叮嘱,她虽为灵族之人,正道视为残暴的妖魔,但她是大古圣贤三皇之一的地皇从化转世,其心刚正,非妖魔一类,又与方痕相处日久,情谊颇深。

3.泱泱华夏,远古之三皇五帝,智礼仁信勇皆为极致,周之礼乐,承三皇之风,立万世之表,先秦百家争鸣,思想学术登峰造极,后世研习,概莫能外,既无出者,也无承袭发扬。

4.这是自三皇治世,五帝为君以来对那些贞夫烈妇最高的表彰,这是我朝对前宋朱子大儒最好的传承,是我朝驱逐前元鞑子之后,恢复汉家衣冠制度最好的一个象征。

5.一百十五、自三皇以降,先秦诸子,汉唐经学,宋明理学,所有大大小小的命题最终都在这三字上归宗。三字一出,洞见全体,既包含了本体又包含了功夫,任凭你考三王、叩天地、质鬼神、俟后圣,无有如此简易精一者,致良知之教也。

6.自三皇以降,先秦诸子,汉唐经学,宋明理学,所有大大小小的命题最终都在这三字上归宗。三字一出,洞见全体,既包含了本体又包含了功夫,任凭你考三王、叩天地、质鬼神、俟后圣,无有如此简易精一者,致良知之教也。

7.自三皇以降,先秦诸子,汉唐经学,宋明理学,所有大大小小的命题最终都在这三字上归宗。三字一出,洞见全体,既包含了本体又包含了功夫,任凭你考三王、叩天地、质鬼神、俟后圣,无有如此简易精一者,致良知之教也。

8.其中,又数东胜神州人口最为稠密,大小国家林立,最强大的要数那华夏古国,三皇五帝皆诞生于此,是以,万国来朝,四海皆服。

9.天地之初,混沌如鸡子,阴阳不分,清浊相杂,有巨神盘古生于其中,开天辟地,乃有这浩瀚天地,芸芸众生,历经三皇,横亘五帝,更有众王纷争,烽火四起,争夺问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