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āogōng

包公


拼音bāo gōng
注音ㄅㄠ ㄍㄨㄥ

包公

词语解释

包公[ bāo gōng ]

⒈  同“包拯”

引证解释

⒈  即 包拯。宋 庐州 合肥 (今属 安徽 )人,因曾任天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,故世称 包待制、包龙图。为人刚毅,居官廉洁。其事迹长期流传民间,被尊称为“包公”、“包青天”。在多种小说、戏剧如《智斩鲁斋郎》、《铡美案》、《铡包勉》、《包公案》(又称《龙图公案》)、《三侠五义》中,都把他描写成刚正廉明、不畏权贵的清官典型。后借指办事公道,铁面无私的人。

清 昭槤 《啸亭续录·吴南溪》:“﹝公﹞面黧黑,寡言笑,当时有‘包公’之称,尝弹 果毅公 訥亲,为世所称。”
傅晓航 《九只小鸭子》:“办社务的干部,手脚干净,青天包公呵!”

国语辞典

包公[ bāo gōng ]

⒈  包拯的别称。参见「包拯」条。

英语Lord Bao or Judge Bao, fictional nickname of Bao Zheng 包拯[Bao1 Zheng3] (999-1062)​, Northern Song official renowned for his honesty

法语Bao Zheng, juge Bao

分字解释


※ "包公"的意思解释、包公是什么意思由奇书国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自身建设,贵坚持;开拓创新,求实效;纽带桥梁,作砥柱;无私奉献,为百姓。公道正派,作表率;刚直不阿,包公形。

2.线儿越放越长,风筝越飞越高,“大蜻蜓”“长蜈蚣”“火凤凰”“包公脸”……各式各样的风筝把蔚蓝的天空装点得像美丽的万花筒。

3.线儿越放越长,风筝越飞越高,“大蜻蜓”“长蜈蚣”“火凤凰”“包公脸”……各式各样的风筝把蔚蓝的天空装点得像美丽的万花筒。

4., 明察秋毫的开封府包公从不冤枉每个好人,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。

5.线儿越放越长,风筝越飞越高,“大蜻蜓”“长蜈蚣”“火凤凰”“包公脸”……各式各样的风筝把蔚蓝的天空装点得像美丽的万花筒。

6.小包公是自我解嘲的说法,可后来变成了我在竹林湾的雅号,老蔡这么叫,村里人也这么叫。

7.包公针对这种弊病,专门出了一份告示,儆戒官员、士绅不得任意扩大贡砚数目,不准向砚工摊分工钱。

8.明察秋毫的开封府包公从不冤枉每个好人,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。

9.据悉,三口铡刀是传说中包公用来处决罪大恶极的人,龙头铡刀专斩皇亲国戚,虎头铡刀专斩大臣,狗头铡刀斩平头百姓。

10., 包公办案明察秋毫,宵小歹徒无所遁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