鹤骨松筋的成语故事


鹤骨松筋

拼音hè gǔ sōng jīn

基本解释指修道者的形貌气质。

出处前蜀·贯休《遇道者》诗:“鹤骨松筋风貎殊,不言名姓绝荣枯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鹤骨松筋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鹤骨松筋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径情直遂 《歇冠子 著希》:“夫义,节欲而治,礼,反情而辨者也。故君子径情而行也。”
言而无信 《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言之所以为言者,信也;言而不信,何以为言?”
逆来顺受 宋 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戏文第12出:“逆来顺受,须有通时。”
时至运来 南朝 宋 颜延之《大筮箴》:“时至运来,当在三五。”
光前启后 明·王九思《绣停针·寿康对山太史》套曲:“名已就,子亦有。凤毛麟角,光前启后。”
三十三天 《胜鬘宝窟》卷下:“此言三十三天者,中国言悉怛梨余恶卫陵,此中唯取怛梨二字为忉利天也。怛梨,忉利,彼国音不同耳。”
叽叽喳喳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7回:“忽然又听得隔房一阵人声,叽叽喳喳说的都是天津话。”
恐后争先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68回:“他却横冲直撞,恐后争先。”
爱则加诸膝,恶则坠诸渊 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下》:“今之君子,进人若将加诸膝,退人若将坠诸渊。”
一窍不通 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过理》:“杀比干而视其心,不适也。孔子闻之曰:‘其窍通,则比干不死矣。’”高诱注:“纣性不仁,心不通,安于为恶,杀比干,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