誓死不二的成语故事


誓死不二

拼音shì sǐ bù èr

基本解释誓死:立下志愿,至死不变。至死也不变心。形容意志坚定专一。

出处鲁迅《华盖集 夏三虫》:“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,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,心悦诚服,誓死不二。”


誓死不二的典故

春秋时期,晋国典狱官李离为人正直,秉公办案,执法量刑均以律法为准绳,对高官与百姓一视同仁,做到有法必依,有罪必罚。他发现一起错判死刑的冤案,认为自己有责任,让下属绑了自己去见晋文公。文公要放他,他则认为应该对律法誓死不二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誓死不二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鬼哭神嚎 《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 祭供恩人》:“吓还不算,还逼着人‘逃难’。弄得村上鸡飞狗跳,鬼哭神嚎。”
色飞眉舞 清·杨复吉《梦阑琐笔·蔡涛》:“蔡曰:‘步月山坞,忽闻清音,令人色飞眉舞。’”
走马观花 唐 孟郊《登科后》诗:“昔日龌龊不足夸,今朝放荡思无涯。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”
推三阻四 元 无名氏《鸳鸯被》第一折:“非是我推三、推三阻四;这事情应难、应难造次。”
今来古往 唐·崔珏《道林寺》诗:“今来古往人满地,劳生未了归丘墟。”
一干二净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他是‘一毛不拔’,我们是‘无毛不拔’,把他拔的一干二净,看他如何?”
遁入空门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回:“看破的,遁入空门,我听见,并不惊异。”
唯物主义 毛泽东《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,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。”
以弱制强 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将苑·将刚》:“善将者,其刚不可折,其柔不可卷,故以弱制强,以柔制刚。”
反面无情 明 邵璨《香囊记》:“他也是一个君主,恐怕反面无情,那时节悔之晚矣!”